本文系作者小興音樂課堂獨家原創,未經許可禁止轉載
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、文學家。一名鞏祚,又名易簡,字瑟人,號定盦(n音安,同庵)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出生於三代仕宦的官僚地主家庭。他從小聰明好學,十二歲跟隨當時有名的漢學家外祖父段玉裁學習,十三歲便能寫詩作文,十五歲開始編作員人龔自珍自幼居於京都,看到當時士大夫知識分子大都是些醉心利祿、媚上欺下、為非作歹的寡廉鮮恥之徒,逐步意識到了清朝統治的腐敗,產生了變革現實的政治理想。公元一八一三年,天理教農民起義隊伍襲擊皇,給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,二十多歲的龔自珍從農民起義中,窺見了清朝搖搖欲墜的陰影,對腐朽的封建制度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憎惡。龔自珍
他不隨當時思想界流俗,奮筆疾書,勇敢地譏切時政,不僅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,同時還懷著滿腔熱情積極倡導變革維新。龔自珍雖有瑰奇奔放的才華,抱著「經世匡時」的志向,卻始終抑鬱難伸。他十九歲就應考,可是屢試不第,直至二十七歲方才試中第四名舉人,三十八歲(道光九年)才考中進士,後來做了禮部主事的小官。由於龔自珍抨擊時弊,提倡更新,主張禁煙,反對殖民主義侵略,一直受到官僚大地主頑固派、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,在鴉片戰爭前一年(公元1839年),毅然辭官棄政,引避南歸,後游江蘇、南京等地,並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講學,公元一八四一年八月十二日死於丹陽,終年五十歲。龔自珍·己亥雜詩
龔自珍雖然「一生困厄下僚」,懷才不遇,壯志未酬,但他始終沒有隨世浮沉,放棄理想,不愧是一位愛國主義的思想家。在政治上,他目睹當時中國社會日趨窮途末路,痛心疾首,向上層統治者大聲疾呼:「奈之何不思更法!」明確指出必須「更法」、「變通」,改革舊的官僚制度;他渴望生氣勃勃的未來,發出氣壯山河的呼喚:「九州生氣恃風雷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」要求改變「萬馬齊喑」黑暗沉悶的政治局面,期望中國社會能誕生一代新人,振作精神,奮發圖強。在經濟上,他是嘉慶、道光年間提倡「通經致用」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。龔自珍雕塑
他對當時社會危機的經濟根源進行了考察和分析,認為貧富不均的狀況長期如此下去,就會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,加深社會矛盾,人民活不下去就會起來造反,封建統治政權就要垮台。因此,他主張「均財富」,限制土地兼并,實行均99田、均賦,鼓勵人民擴大耕地面積,開展自由競爭,發展生產。希望中國繁榮富強,不受外敵侵略,這是龔自珍一生的願望。當時,他目睹英國來華鴉片日益俱增,而清政府中的漢奸賣國賊與帝國主義狼狽為奸,禍國殃民,預感到帝國主義的炮艦總有一天會長驅直入中國,力主禁煙,抵禦侵略勢力,加強邊疆建設,鞏固國基。龔自珍故居
公元一八三八年,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,龔自珍寄以莫大的希望。他認識到堅決禁煙必然會引起侵略者和姦商的破壞和搗亂,只有拿起武器才能對付殖民主義強盜,鼓勵林則徐要堅持鬥爭,克敵取勝,建議林則徐到廣東「宜以重兵自隨」,「多帶巧匠」、「修整軍器」,要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。龔自珍還針對投降派的誣衊,嚴正申明為禁煙而「用兵」完全是正義的自衛行動,絕不是什麼「開邊釁」。鴉片戰爭爆發後,他義憤填,堅決主張抗戰;直到去世前不久,他還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,約定辭去教職,赴滬共商抗英事宜。龔自珍故居
這充分表現了龔自珍的鬥爭意志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。龔自珍的哲學觀點,也是和他提倡革新、反對侵略的思想密切結合的。他繼承前人「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」的思想,批判「天命觀」,否定「天不變道也不變」的道統觀念,指出「自古及今,法無不改,勢無不積,事例無不變遷,風氣無不移易」,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,反對因循守舊,「拘一祖之法」,並歸納為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」的結論,斷言要使國家強盛,必須棄舊圖新。龔自珍紀念館
龔自珍還是個有名的文學家、愛國詩人。他以詩文作為同頑固派作鬥爭的主要武器,認為「禮樂必相應」,即一定的政治必有相應的文化。所作詩文,想像豐富、氣勢磅礴、寓意深刻、筆鋒犀利,極力提倡「更法」、「政圖」,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,洋溢著愛國熱情。他的散文奧博縱橫,既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傳統,又具有獨特的風格,自成一家;詩尤瑰麗奇肆,有「龔派」之稱。他的著作很多,至今尚存證論、雜文兩百餘篇,詩詞五百來首,收於《龔自珍全集》
參考資料:
·《龔自珍全集》
龔自珍的哲學觀點,是和他提倡革新思想密切結合的嗎?
本文系作者小興音樂課堂獨家原創,未經許可禁止轉載
龔自珍是我國清代的思想家、文學家。一名鞏祚,又名易簡,字瑟人,號定盦(n音安,同庵)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,出生於三代仕宦的官僚地主家庭。他從小聰明好學,十二歲跟隨當時有名的漢學家外祖父段玉裁學習,十三歲便能寫詩作文,十五歲開始編作員人龔自珍自幼居於京都,看到當時士大夫知識分子大都是些醉心利祿、媚上欺下、為非作歹的寡廉鮮恥之徒,逐步意識到了清朝統治的腐敗,產生了變革現實的政治理想。公元一八一三年,天理教農民起義隊伍襲擊皇,給清王朝以沉重的打擊,二十多歲的龔自珍從農民起義中,窺見了清朝搖搖欲墜的陰影,對腐朽的封建制度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憎惡。
龔自珍
他不隨當時思想界流俗,奮筆疾書,勇敢地譏切時政,不僅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,同時還懷著滿腔熱情積極倡導變革維新。龔自珍雖有瑰奇奔放的才華,抱著「經世匡時」的志向,卻始終抑鬱難伸。他十九歲就應考,可是屢試不第,直至二十七歲方才試中第四名舉人,三十八歲(道光九年)才考中進士,後來做了禮部主事的小官。由於龔自珍抨擊時弊,提倡更新,主張禁煙,反對殖民主義侵略,一直受到官僚大地主頑固派、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,在鴉片戰爭前一年(公元1839年),毅然辭官棄政,引避南歸,後游江蘇、南京等地,並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講學,公元一八四一年八月十二日死於丹陽,終年五十歲。
龔自珍·己亥雜詩
龔自珍雖然「一生困厄下僚」,懷才不遇,壯志未酬,但他始終沒有隨世浮沉,放棄理想,不愧是一位愛國主義的思想家。在政治上,他目睹當時中國社會日趨窮途末路,痛心疾首,向上層統治者大聲疾呼:「奈之何不思更法!」明確指出必須「更法」、「變通」,改革舊的官僚制度;他渴望生氣勃勃的未來,發出氣壯山河的呼喚:「九州生氣恃風雷,萬馬齊喑究可哀。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材。」要求改變「萬馬齊喑」黑暗沉悶的政治局面,期望中國社會能誕生一代新人,振作精神,奮發圖強。在經濟上,他是嘉慶、道光年間提倡「通經致用」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。
龔自珍雕塑
他對當時社會危機的經濟根源進行了考察和分析,認為貧富不均的狀況長期如此下去,就會貧者愈貧,富者愈富,加深社會矛盾,人民活不下去就會起來造反,封建統治政權就要垮台。因此,他主張「均財富」,限制土地兼并,實行均99田、均賦,鼓勵人民擴大耕地面積,開展自由競爭,發展生產。希望中國繁榮富強,不受外敵侵略,這是龔自珍一生的願望。當時,他目睹英國來華鴉片日益俱增,而清政府中的漢奸賣國賊與帝國主義狼狽為奸,禍國殃民,預感到帝國主義的炮艦總有一天會長驅直入中國,力主禁煙,抵禦侵略勢力,加強邊疆建設,鞏固國基。
龔自珍故居
公元一八三八年,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,龔自珍寄以莫大的希望。他認識到堅決禁煙必然會引起侵略者和姦商的破壞和搗亂,只有拿起武器才能對付殖民主義強盜,鼓勵林則徐要堅持鬥爭,克敵取勝,建議林則徐到廣東「宜以重兵自隨」,「多帶巧匠」、「修整軍器」,要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。龔自珍還針對投降派的誣衊,嚴正申明為禁煙而「用兵」完全是正義的自衛行動,絕不是什麼「開邊釁」。鴉片戰爭爆發後,他義憤填,堅決主張抗戰;直到去世前不久,他還寫信給江蘇巡撫梁章鉅,約定辭去教職,赴滬共商抗英事宜。
龔自珍故居
這充分表現了龔自珍的鬥爭意志和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。龔自珍的哲學觀點,也是和他提倡革新、反對侵略的思想密切結合的。他繼承前人「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」的思想,批判「天命觀」,否定「天不變道也不變」的道統觀念,指出「自古及今,法無不改,勢無不積,事例無不變遷,風氣無不移易」,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,反對因循守舊,「拘一祖之法」,並歸納為「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久」的結論,斷言要使國家強盛,必須棄舊圖新。
龔自珍紀念館
龔自珍還是個有名的文學家、愛國詩人。他以詩文作為同頑固派作鬥爭的主要武器,認為「禮樂必相應」,即一定的政治必有相應的文化。所作詩文,想像豐富、氣勢磅礴、寓意深刻、筆鋒犀利,極力提倡「更法」、「政圖」,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,洋溢著愛國熱情。他的散文奧博縱橫,既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傳統,又具有獨特的風格,自成一家;詩尤瑰麗奇肆,有「龔派」之稱。他的著作很多,至今尚存證論、雜文兩百餘篇,詩詞五百來首,收於《龔自珍全集》
參考資料:
·《龔自珍全集》